您好,欢迎来到

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

(总部唯一官网)
咨询热线:400-808-3570

在一片荒滩上,创造了奇迹(上)

(发布时间:2025.04.28)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时,身后书架上的一张照片里,写着“锦绣中华”四个大字,那是习近平总书记同夫人彭丽媛在深圳锦绣中华景区的留影。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实景微缩景区,深圳锦绣中华是中国灿烂文化和锦绣河山的荟萃缩影,全园如巨幅中国地图,82个景点依照方位分布其间。开园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7000万人次,营收近60亿元,创造了国内主题公园长达三十多年持续盈利的行业奇迹。


这一切,都离不开时任香港中旅集团领导马志民的远见卓识与专业精神,离不开中旅人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深入挖掘与精彩呈现。


Part 01. 不忘初心·坚定启程

马志民,原名马启煌,1932年生于广东台山,早年受进步书刊影响,改名“志民”,取“立志为民”之意。1979年,他入职香港中国旅行社,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1985年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他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这也成为他开创深圳锦绣中华的机缘。


                          ▲香港中旅集团成立暨兴建华侨城招待酒会

                                            (左二为马志民)


1985年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叶飞对马志民等人提出,要香港中旅集团投资,开发深圳沙河原属光明华侨农场的一片土地,使之成为吸引华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窗口和基地。当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由香港中旅集团在深圳湾畔的4.8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运营华侨城。


                                            ▲华侨城建设指挥部成立大会现场                                                 

1985年11月,深圳特区华侨城建设指挥部成立,马志民任指挥部主任。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都对华侨城的兴建非常重视,期望很高。与此同时,在当时还是一片滩涂的区域上,能否有效地发展旅游业,很多人心中没底,质疑甚至反对声不绝于耳。有人说,深圳湾那么荒凉,拿出1亿资金在那里搞旅游,无异于把钱扔到海里;还有人说他违背了华侨城建设的初衷。如何结合香港中旅自身特点,在旅游方面打开突破口,是摆在马志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志民所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可想而知。



▲马志民(左一)向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左二)介绍华侨城开发规划


面对质疑,马志民顶住压力,以高度的责任心推进项目建设。他坚持旅游为主和规划先行,宁可在规划上多花时间,也不盲目建设,专门聘请专家历时数月深入研究,几易其稿,最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对于华侨城区域要打造什么样的旅游项目,马志民早有考量。他曾在荷兰游览“小人国”并大受启发:小小微缩景观能穷尽荷兰名胜,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大好河山浓缩在一地,不仅让国内民众一饱眼福,更使境外游客“一步迈向历史,一日畅游中华”,让世界了解中国,改变刻板印象。马志民下定决心,要把美丽中国描绘在华侨城的土地上。


可在那时,主题公园还是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的新鲜事物,马志民的先进理念曲高和寡。


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在一片质疑声中起步。


Part.02 攻坚克难 精益求精

项目能够成功,光靠理念和规划可不够,更靠不怕难的劲头、强烈的创业激情和坚定的执行力。筹建组没有现成的经验,最初只有4个人,缺资料,缺人才,缺数据,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向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博物馆等机构发出的80多封求助信,也是回信寥寥。面对这种局面,筹建组辗转北京、南京、苏州、西安等地,专程上门,诚心求教,终于赢得了专家教授们的信任和支持,为几十个景点物色到理想的设计和制作人员。


▲马志民(右一)陪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叶飞(中)考察华侨城


本着建就要建成精品的态度,马志民对景点设计制作提出了两个原则,充分体现主题公园建设中的工匠精神一是必须保证历史真实性,微缩后的建筑保持实景原样,即使已经损坏了的,也要按损坏原样制作,不能凭想象复原;二是要求景点制作必须达到相当的工艺美术水平,坚持高品质高品位,精雕细琢,否则就失去了观赏价值。


▲建设初期的锦绣中华工地


1987年9月,马志民筹划已久、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1亿元的锦绣中华正式破土动工,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等不同的景点,将按比例按区位分布在景区的中国版图上。为再现真实风貌,许多微缩景观都是请原景点所在地的文物研究部门和古建筑施工队联合建造。以长城为例,本来可以用水泥灌注,再划上白线表示砖块即可,但锦绣中华的长城景观是按照长城大青砖的1:15比例烧制(共计烧制650余万块砖)再逐块砌成的,并由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现场指导。许多年后,旅游界和古建筑界的专家们仍然认为,作为大型人造景观,“锦绣中华”景点的建筑是最精致的。


▲长城微缩景观


在马志民的带领下,全国20多个省市2000多名技术人员会集深圳,奋战两年,才完成了第一期74个景点的建设。1989年9月,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试营业,首日入园人数就超过3000人。当年11月22日,马志民站在写有“锦绣中华”四个大字的牌匾下,为他一手打造的主题公园剪彩,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嘉宾出席仪式。长期担任香港中旅领导职务的卢瑞安回忆当年盛况,“开业的时候人非常多,为了安全考虑,我们还采取了一些分流措施,当时人都是冲进来的。”景区开业后轰动海内外,以锦绣中华为背景的照片从深圳大大小小的冲印店冲印出来。开业第一年接待游客就超过300万人次,1个亿的投资全部收回,取得了巨大成功。


锦绣中华开业仪式


马志民先生锦绣中华创业记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下篇!

在线咨询

咨询商家客服

旅游热线

咨询热线: 400-808-3570

扫码关注

回到顶部